在临空港食物科创中心5楼的展现间里,黄鹤楼模型、蒜鸟摆件、孙悟空手办等细节生动、色彩艳丽的著作规整陈设。眼前这些摆件,都是由3D打印机“打印”出来的——这样的一个进程就像“搭积木”相同,通过一层一层地堆积资料,把计算机里的三维模型变成实实在在的物体。
这些3D打印件来自武汉聚印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聚印科技),这个开端靠集市摆摊赚下“第一桶金”的校园团队,现在已将产品卖到海外。
上个月,聚印科技售出了成交额100多万元、总重量20余吨的食物级3D打印耗材产品,销往美国、德国、英国、日本等国家,以海外品牌“NevsBye”上线亚马逊、ebay等海外线上购物渠道。
“这些耗材是从玉米淀粉中提取出的高分子资料,可快速降解,对环境很好,很环保。”公司CEO雷臣本年24岁,现在就读武汉轻工大学,是机械专业的研究生。
聚印科技的前身是校园的一间工作室。两年前,在武汉轻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朱文利教授的带领下,3名研究生组建了"轻创3D打印工作室"。
雷臣回想:“最开端咱们仅仅想把学到的技能实践一下。”他说,小组成员们将3D打印的文创产品拿到黎黄陂路等商圈摆摊试水,效果商场反应出人意料。
前年新年,团队将3D打印的“中国龙”拿到归元寺庙会摆摊,成为热销产品,引来很多市民围观。“小的龙需求约6小时打印,大的则要12小时。咱们边打印边售制品,4天总共卖出8万多元。”小组成员余肖慧说,就这样,团队赚到了创业的“第一桶金”。
跟着对3D打印商场的逐渐深化,团队意识到需求转型。2024年6月,在临空港食物科创中心的支持下,他们开端专心于食物级3D打印资料的研制,通过1年的沉积,现在聚印科技的3D打印耗材共有9个品种、50多个色彩。价格低于商场同质量产品。
其间,夜光耗材成了聚印科技的特征产品,“这种耗材能够让打印出的东西具有夜光的特性,咱们要在原资料中参加必定的夜光粉,配比失之毫厘、差之千里,调试了半年左右,才有了现在的效果。”雷臣说,“现在国外同行都在对标咱们的产品。”此外,他们还正在测验将咖啡渣、海洋收回料等环保资料应用于3D打印耗材。
在临空港食物大健康科创中心,像聚印科技这样的草创企业共70家,其间食物大健康范畴企业35家。科创中心为其供给工作场所、试验设备、商场对接等一系列服务,让企业更快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