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经济持续向好的大背景下,化工新材料产业也显示出强劲的增长趋势。近日,中国石化集团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赵东在2025中关村论坛的“企业发现与发明论坛”上指出,预计到2027年,全球化工新材料产业的规模将达5500亿美元。此言论不仅引发了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也为投资者在选择产业方向上提供了新的视角。
根据赵东的分析,预计2024年全球化工新材料产业规模将达到4550亿美元,而中国化工新材料产业的规模将由2023年的1656亿美元,预计到2027年将达到2500亿美元。多个方面数据显示,中国在全球化工新材料市场中的份额已占到36.4%,这一比例无疑体现了中国在该领域的强大潜力和市场竞争力。
何以会有如此骄人的成绩?首先,中国的化工新材料产业经历了过去十年的快速地发展,年均增长率高达3.4倍。其次,在“双碳”目标与全球能源革命的背景下,化工新材料产业愈发显得重要和迫在眉睫。
赵东在演讲中提到,中国将在“十四五”期间进入化工新材料的“引领型”“闯高端”阶段,这标志着我国产业升级换代的行动,将不仅仅限于技术的迭代,重点是从根本上突破现阶段的科学问题,推动新材料朝向高性能、低成本、绿色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
高性能材料的紧迫性:例如,高性能基础材料的开发,将推动塑料如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等走出低附加值的泥潭,迈向更高端市场。其背后,是市场对航空航天、电子信息等新兴领域高性能材料的迫切需求。
绿色生产技术的助力:为了助力实现“双碳”目标,发展绿色生产技术是重中之重。赵东强调,化工新材料所含的“绿”量代表其经济含量,发展绿氢、绿电及其他新型绿色材料,将是化工行业未来的重点。能预见,从供给端开始发力,再搭配废旧材料的循环利用,将实现化工新材料的绿色化。
智能化材料的前景:未来,智能化材料将成为市场的新宠。赵东提到,例如通过自修复材料的研发,推动汽车、航天器等领域的实用应用,这将为行业注入更多活力。这些颠覆性的技术,不仅使材料具备更高的功能性,也提升了其市场价值。
为实现以上描述的目标,中国石化近年来在化工新材料领域投入巨资,积极开展重大战略科技任务。赵东透露,公司已填补多项国内空白,并有多项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这一系列举措旨在为高端新材料创新形成合力,提高中国在全球化工新材料市场中的线月,中国石化将建成交付上海光源能源化工科学研究室实验室,以助推化工新材料等领域的底层技术探讨研究。此外,天津市的全球最大化工材料中试基地将为终端市场提供更具竞争力的产品服务,进一步巩固行业地位。
未来,化工新材料将成为一条充满机遇与挑战的“高速公路”。随着全球化学材料的进一步升级与产业链的循环经济转型,中国在这样的领域都有望大展拳脚。回望赵东的演讲,显而易见,化工新材料产业不仅是技术的博弈,更是全球经济环境变化下的重要产业链之一。
在持续提升应用场景的同时,中国石化及别的企业需紧紧把握这个机会,通过技术输入与市场驱动来实现产业升级,以应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在新的经济周期中,抓住化工新材料的未来发展,或将成为企业未来的发展与市场转型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