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在便利店快速加热那盒15元的自热米饭时,是否曾想过,在其背后隐藏着的是万亿级市场的激烈竞争?在这场关于中央厨房与预制菜的暗战中,餐饮行业的巨头们正在拼尽全力以求生存与发展。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促使传统餐企、国际大品牌、以及供应链龙头在这条赛道上争相布局,并投下重金?
随着2024中国预制菜产业蓝皮书数据显现,市场规模即将突破6000亿人民币,消费者的饮食上的习惯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革。
中央厨房暗战正如火如荼,企业们纷纷自建中央厨房。唐人神宣布投入上亿自建中央厨房,目的何在?不只是为了提供便利,更是要在供应链上获得定价权。在这个战略部署中,唐人神试图通过提升生产效率和成本控制,来抢占市场占有率。而海底捞、蜀海等有突出贡献的公司的供应链管理模式,则为咱们提供了有力的对比,值得深思。
爆品竞争也在加剧,千味央厨推出的流心草莓风味派与肯德基的梨花酥互相争辉,这场春季美食战争不仅是产品质量的比拼,更是品牌定位与市场传播能力的较量。有多个方面数据显示,头部企业的新产品研制周期已从三个月压缩至45天,但随之而来的“月抛型爆品”现象令人堪忧,消费者的口味变得日益挑剔,令餐饮企业一定不停地改进革新才能保持竞争力。
资本更是为这一局势添柴加火,汉堡王在中国的大规模增资至4.1亿美元,反映出国际大品牌对中国市场的重视以及背后的焦虑。与此对比的是麦当劳宣布未来三年内将在中国开设1000家新店。这一战略博弈背后,是精细化的市场布局与深入的消费者调研。让人不禁思考,面对外资与本土品牌的交锋,谁能更好地了解并满足中国消费者的需求?